万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少林u0001三渡u00 [复制链接]

1#
从理论上来说,武当七侠的“真武七截阵”威力能胜过少林三渡的“金刚伏魔圈”。但是“真武七截阵”从没真正实战过,而“金刚伏魔圈”却是通过三渡与张无忌的三次验证,真正展现出了它的威力。一.“真武七截阵”乃是张三丰所创,通过各传七个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彼此配合,相辅相成组成的一套阵法,这套阵法集中体现出了张三丰一代宗师当世无比的武学修为。这套阵法只有武当七侠在修习时演练过,在小说中这套阵法被提起,是在张三丰百岁寿辰那天,少林趁机发难,为了逼迫张翠山说出谢逊和屠龙刀下落挑战张三丰,武当六侠替师出战,宋远桥决定摆出此阵法对阵少林。不过因为俞岱岩早已半身不遂,他们是想退其次摆出六人的“六截阵”,但是阵法未摆,张翠山就自刎身亡了。从此“真武七截阵”便只成为了一个神话。原来张三丰有一套极得意的武功,叫做“真武七截阵”。武当山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一日他见到真武神像座前的龟蛇二将,想起长江和汉水之会的蛇山、龟山,心想长蛇灵动,乌龟凝重,真武大帝左右一龟一蛇,正是兼收至灵至重的两件物性,当下连夜赶到汉阳,凝望蛇龟二山,从蛇山蜿蜒之势、龟山庄稳之形中间,创了一套精妙无方的武功出来。那龟蛇二山大气磅礴,从山势演化出来的武功,森然万有,包罗极广,决非一人之力所能同时施为。张三丰悄立大江之滨,不饮不食凡三昼夜之久,潜心苦思,终是想不通这个难题。到第四天早晨,旭日东升,照得江面上金蛇万道,闪烁不定。他猛地省悟,哈哈大笑,回到武当山上,将七名弟子叫来,每人传了一套武功。这七套武功分别行使,固是各有精妙之处,但若二人合力,则师兄弟相辅相成,攻守兼备,威力便即大增。若至七人同施,犹如六十四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当世之间,算得上第一流高手的也不过寥寥二三十人,哪有这等机缘,将这许多高手聚合一起?便集在一起,这些高手有正有邪,或善或恶,又怎能齐心合力?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回》“金刚伏魔圈”则是少林三渡,渡厄、渡劫、渡难,三人坐了三十多年的枯禅,创造出来的一个阵法。他们三人心意相通,一人动念,其余两人立即会意,所组成的阵法,坚实无比。小说中有言,就算三十二名掌门级功力的绝顶高手一同合力,也难以攻破此阵。小说中“金刚伏魔圈”的出现是圆真(成昆)请出三渡看押在少林的金毛狮王谢逊。张无忌为了营救谢逊,先后三次力闯“金刚伏魔圈”,第一次是他独自一人闯阵,险些死在阵中;第二次是联合杨逍与白眉鹰王殷天正,这一战殷天正真气耗尽而死;第三次联合练成“九阴白骨爪”的周芷若,不过周芷若的心思是想趁机杀了谢逊,张无忌与三渡差点两败俱伤,最后由黄衣女子化解危机。三次张无忌都与三渡打了一个平手。两套阵法皆是威力非凡,但假如真要分出高低,从理论上来讲,相当于六十四位第一流高手同时出手的“真武七截阵”的威力,当世肯定没有破解之法。毕竟小说中明说,当世之间,算得上第一流高手的也不过寥寥二三十人,即使能集到六十四位高手,由于他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齐心协力也难以对抗“七截阵”。但三渡的“金刚伏魔圈”,虽然小说中也明说,就算三十二名掌门级功力的绝顶高手一同合力,也难以攻破此阵。不过掌门级功力的绝顶高手跟第一流高手是有区别的,像昆仑派掌门何太冲和华山派掌门鲜于通等人的水平就远远低于第一流高手,第一流高手起码都得是明教法王级别以上的人。而且“金刚伏魔圈”能破吗,是能破的。三渡虽然心意相通,但最怕分心,一旦分心,此阵必破。张无忌第一次闯关时,青海派高手连同河间双煞闯关,张无忌因而得到一次救走谢逊的机会,渡难因为阻止张无忌救人,就导致“金刚伏魔圈”险些被破还差点遭到河间双煞的毒手。不过,由于“真武七截阵”从未真正实战过,其威力很难做到真正的评估。但是假如不单说威力,而是从创造这两套阵法分别的武学意境与出发点来说,“真武七截阵”也是远远超过了“金刚伏魔圈”。二.创造阵法是为了对阵御敌,这个目的自然是不必否认,但是创造阵法的出发点却是可以完全迥异的。这两套阵法就有两个出发点。少林三渡坐枯禅三十余年,练成此阵法,他们的出发点当然不是为了阻挡张无忌营救谢逊,他们是为了报当年败在阳顶天手下,渡厄失了一眼之仇。当年他们为武林正道挑战被他们认为是“魔教”的明教,结果败在当时的教主阳顶天的手里,渡厄更是被阳顶天打瞎了一只眼。他们败回少林之后,怨恨难平,才发恨立志,坐了三十年枯禅,这也是“伏魔”一说的来源。说是少林一代高僧,其实也是心胸狭隘之辈。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报仇,从这方面来讲,此阵法充满戾气和杀戮,并无慈悲之心,在武学意境上算不了高明,也称不上大气之学。而反观张三丰创此“七截阵”,其实是源自于他对武学的一个思考,所体现的是他武学修为的一个天人合一的极高境界。张三丰所想到的实际上也是源自于他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因而此套阵法所展现出来的是包罗万象,大气磅礴的一个气势,不一定要杀戮,也能用正气震慑和感化一切邪恶之气。最重要的是,张三丰创造出这套阵法,完全是说明了武学的无止境和不能强求,这是非常符合他几十年修道,参透清净虚无的妙诣的。他创出这套武功绝学之后,想着这“真武七截阵”不能由一人施展,而要七人协力才能发出其中精要,总不免遗憾,但随即转念想道:“这路武功倘若一人能使,岂非单是一人,可足匹敌当世六十四位第一流高手,这念头也未免过于荒诞狂妄了。”不禁哑然失笑。从这就可看出,张三丰的出发点完全就是只出于对武功之学的思考,也能看出他的不强求和不执着,这种心胸又怎能是三渡等人能比的呢?总结起来,张三丰的“真武七截阵”无论是从其威力上还是从其武学意境之上,都在少林三渡的“金刚伏魔圈”之上。张三丰在《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学修为,无人能比;他在武林中的宗师地位,也是世人仰望的一座高峰。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