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财经圈谎言号称从不做物流的阿里的物流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点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519/r4vi753.html

最近,阿里女员工事件持续发酵。昨天谈了阿里企业文化,今天扒一扒阿里最大的谎言。

过去十年是中国民营快递行业发展的高峰期,也是黄金期。

年,马云在深圳曾强调:阿里巴巴集团永远不做快递,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

当时很多人信以为真,包括我。

“菜鸟不是快递物流,只是提供数据。”

还是大佬们眼界宽,刘强东回怼:“他用数据抢钱”。

如今看来,菜鸟已不是菜鸟,他不光用数据抢钱,他早已开始做物流,并且形成了整合“四通一达”之后的物流王国。

回顾一下历程,会让人热血沸腾,禁不住喷出一句:“马云真会玩”。

年,阿里首次投资百世快递,此后一个“五连投”直接把后者送到了纳斯达克。目前,阿里是百世最大股东。

年,阿里吃下当时年业务量第一的圆通11%股份,第二年,圆通被中通反超,阿里旋即又擒下了中通。

到了年,阿里更是两次共斥资亿吞下申通46%股份,成为了申通背后的控制人。

4月29日,快递企业韵达股份发布年年报信息显示,阿里巴巴已成为其股东之一,持股2%。

行内的人看门道,行外的人看热闹。

我们翻开阿里巴巴在物流领域的投资史,“通达系”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

这些年,它不仅投遍了中国大件物流运输行业,更是将触角伸向了全球。

换句话说,阿里的天网已经覆盖物流行业的半壁江山,一场商业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对商家来说,顺应趋势将会越活越好;对普罗大众来说,生活或许将重新揭幕。

阿里出手物流行业的杀手锏就是“菜鸟”。以数据为掩护,慢慢渗透进物流行业,并形成以“菜鸟”为核心,包括溪鸟、丹鸟等一系列鸟为外围的物流体系,感觉进了鸟笼。

早在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共同组建的“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简称CSN)正式成立,阿里巴巴集团为其取名为“菜鸟”。

“菜鸟”是当年的网络流行语,意思就如其字面一样,“只能用来做菜的鸟”,形容一个人能力差。

然而“菜鸟”的名字虽然取得低调,但是志向和野心却不小,大有一统快递江湖的意思。

菜鸟成立初期设立的目标是通过五至八年的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在全国任意一个地区都可以做到24小时送达。

由于“通达系”快递近七成的业务量来自天猫、淘宝平台,所以阿里巴巴自然成为了这个联盟的执牛耳者和话事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快递企业大联盟变得越来越像阿里巴巴的附属体系。其目的也越来越像是服务于阿里巴巴的电商系统及其子生态系统。

利用这个平台,阿里巴巴推出了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服务守则。例如推行了电子面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改变了以往快递企业手写快递面单的低效做法,提高了快递企业的运行效率,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推进电子面单是一个转折点,正是由于推行电子面单,使得菜鸟对“四通一达”的掌控力进一步加强,并且进一步控制了快递企业的客户资源。

因为以往客户直接与快递公司对接,现在客户下单要经过阿里巴巴的信息化系统,因此阿里巴巴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流量控制和分配的权利。

菜鸟网络体系中不仅有“通达系”快递,现在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尤其是随着京东商城凭借其优质的物流服务冲击阿里巴巴的电商霸主地位,阿里巴巴更加急迫的需要提升其在物流服务上的能力,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近年来菜鸟网络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频繁,除了入股“通达系”快递之外,还入股了做落地配的万象物流、晟邦物流;做干线物流的卡行天下;做仓储管理的心怡科技等。

年更是以95亿美元买下同城配送“饿了么”,以2.9亿美元入股即时物流公司“点我达”。

此外,阿里也持续加持菜鸟股权,投入亿元,从51%的股权增加至约63%,并成立了自有品牌“丹鸟”,中通和韵达则在年4月低调入股了菜鸟旗下“溪鸟物流”。

如今来看,菜鸟在末端已然没有对手。什么圆通妈妈驿站、百世的百世邻里,都禁不住打,瞬间会被菜鸟秒杀。

但整个阿里的物流生态有对手。

与菜鸟的拓展物流版图不一样的京东,京东一开始就用自己的方式倾注重资产:自建物流,全面开放,成立京东物流集团,再到布局六大产品体系(供应链、快递、快运、冷链、云仓、跨境)。

年5月份,京东新成立的快递加盟平台网络“众邮快递”,主要产品聚焦于3Kg小件与电商包裹,“率先在广东全省、福建泉州、江苏苏州、无锡、常州以及上海市内起网,首批一级网点设立约家”。

另一个重要的对手是顺丰。其他民营快递企业还在为陆运战场厮杀的时候,顺丰已经有了一冲飞天的梦想,这是其占据国内高端快递市场的基础。

航空运输的高时效,以及应对非典、新冠肺炎等突发事件,都对顺丰的品牌带来了很好的溢价。

年,顺丰与夏晖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新夏晖”,布局冷链行业;同年,顺丰55亿元收购DPDHL中华区供应链业务;年,顺丰与唯品会达成业务合作。

顺丰一直在试图依托自己的优势扩张版图。有业内人士说,“顺丰可能不想在快递领域做一些深耕了”,而是向其他业务方向发展。包括收购、科技投入、航空业务、直营等,都非常符合UPS和国外企业的发展模式,“或许顺丰正在逐渐地模仿UPS的部分供应链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不论是京东还是顺丰,都在积极布局自己的物流基础设施,其背后的支撑基本是平台商流和品牌,具备足够强的壁垒效应。

快递的江湖从来不缺乏故事,也不缺乏战事。

阿里女员工事件背后的企业文化争论

快递小哥生存现状之调查

顺丰和阿里对弈的这盘棋到底谁会胜出?中国快递发展史(上):结识“桐庐帮”(申通、圆通、韵达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