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u0001易经u000 [复制链接]

1#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易经》则是中华文明中最古老的典籍之一,被誉为“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易经》对国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闪烁着数千年的智慧之光。01变化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易经》讲:“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易”这个字,本身就有变易、变化之意。

“易”是阴阳的至简之理,而阴阳本身变化无穷。

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从而衍生出万事万物。

天道循环,世事无常,“变易”启示我们:凡事应时而进退。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间任何事情、任何物理,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

既然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人也当随之而不断变化,变化思维方式,变化行事方法。

所谓“与时俱进”,也正是这个道理。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应时而变。

人生,也是因为变化而精彩。

0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德行善,福报自来。

只要有善心,有善行,不仅自己会有福报,还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很多福泽。如果为非作歹,处处作恶,只能给自己招来祸患。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生活中的点滴,一点点积累起来,量变引起质变。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怀善心,为善行,出善言。

种下了什么因,自然会结出怎样的果。

所以,只管去做好事,积累的功德到了一定程度,该来的福报自然回来。

0发奋图强,不断进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发奋努力。

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奋斗,才能有所作为;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地生存下去,必须重视道德修养。

"天道酬勤",人世间的一切成功,都是经过艰苦劳动、勤奋努力得来的,都离不开勤奋。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艰辛的努力,就不会有丰硕的成果。

少年易老难学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04《庄子》有言:“天机浅者,嗜欲深。”《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个人如果贪得无厌,就会被欲望所吞噬。

俗话说:“人心不知足,常逢灾与愁;

三十三天上,仍要起高楼。”

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就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源头。

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招来的灾祸就会像洪水泛滥,止都止不住。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人生本该如此,境界越高的人,越懂得节制。

唯有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欲望越少,生活越简单,内心越安宁。

05《易经》有言:“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像龙这样的生物,寒冬时尚且懂得蛰伏。

为了今后的发展,默默等待机会,不断积蓄力量。

等待,往往是一个漫长而又焦灼的过程。

期间隐藏着凶险,必须不露锋芒、谨慎行事。

在事态没有明朗之前,不能轻易采取行动。

俗话说“密云在天,待时而雨”,又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人亦如此,时机不成熟时,我们必须学会等待。

06《周易》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积善者,必聚人气,人和则家和,家和而万事兴。善良宽容的人,使人亲近信服,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地归其本位,中和也。善良宽容是达到至高追求“和”的凝聚力,正是天理所在。因为善良,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宽容,谱写千古佳话将相和。

07《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嫩芽破土,而后成参天大树。在嫩芽破土之前,它要突破厚实的土地,甚至要顶开压在身上的石头,为了争取供它生长的阳光雨露。何为自强?向上也,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品质。想要变得强大离不了自强不息的品质。树木自强不息才能从嫩芽到雷打不动、风吹不倒的大树;人需要自强不息的品质才能从底层一步一步攀登到事业顶峰。自强者,运气不会差。因为他们渴望成长,他们在不断完善自我的道路上越来越强大,凝聚了强大的气场;自强者,他们拥有不凡的勇气去尝试,他们能经历更多的机遇,进而把握机遇,成就自我;

自强者,他们坚忍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他们攻坚克难,事业功名终可成。不管你是否相信命运,也不要纠结是否有命运存在,或许没有,但它确确实实来过,只是以一种隐匿的方式,运气关照了自强的人。

对天地、自然的观察与取法是八卦创设、《周易》成书的基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天道运行图:“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继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系辞》)

《周易》强调,人应“与天地合其德”,“人道”应符合“天道”。由此生发出一句千古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作为《周易》所倡导的人生之道,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刚健”。“刚健”即刚强、雄健,它为《周易》所推重,频繁地出现在书中各处,如“刚健而文明”、“刚健而不陷”、“动而健,刚中而应”、“健而巽,刚中而志行”、“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等等。

必须指出的是,《周易》所提倡的“刚健”,并不是指那种没有限度的刚强。根据其“极则反”的思想,刚强过头就容易折断,因而“刚健”应是适度的、恰到好处的,亦即它所强调的“刚中”、“刚健中正”。

第二层意思是奋斗不已。《周易》认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甚至枯杨都可以“生梯”、“生华”(《易·大过》)。

《周易》以六十四卦象征万事万物,而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却有些令人费解:“既济”排在第六十三位,而“未济”则列在第六十四位,亦即最后一个卦位。

其奥妙与深意乃在于揭示这样一个道理:自然与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永无止境的开放系统,因此人也需要不断进取。

《周易》还认为,即便身处困境,人们仍须不懈努力。

《困》卦卦象是上“兑”下“坎”,坎为水,兑为泽,水在泽下,即意味着泽中无水,因而泽中生物处于困险之境,故名该卦曰:“困”。

《易·困·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这便是要求人们在困境中不能丧失信心,而应奋斗不息,甚至舍弃生命以求实现理想,这种“自强不息”的追求,不仅是指导人生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08亢龙有悔

《乾》卦中,以龙来比喻君子,从初爻到上爻,描述了“龙”从潜伏到现于田、跃于渊、飞于天以至到“亢”的极高的过程,以此来比喻人的事业由小到大,地位从低到高的境况。

值得注意的是,“龙”从潜伏到飞于天,其爻辞或为“无咎”,或为“利”等,而到了“上九”的位置时,却出现了“上九,亢龙有悔”的推断。悔即有过失、不幸的意思,为什么“亢龙有悔”呢?

《易·乾·文言》解释说:“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又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因此“亢龙有悔”带给我们的训诫是:第一,人居高位时,易脱离群众,出现“高而无民”的情况,宜戒之;第二,高位,既是权力集中的中心,也常是矛盾集中的焦点,往往会“高处不胜寒”,宜慎之;第三,高位往往与成功、名气、鲜花相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成为“有悔”者,宜警之。

09履霜坚冰至

履,践也,人在履霜之时,寒冬将临,坚冰将至,这句话表面说自然,实际论人生,寓意非常深刻,生动诠释了人事之吉凶皆由“渐”而来。

对此,《易·文言·坤》予以进一步解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强调“渐”和“积”这两个概念,并进而提出“知几”的观点:“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便是警示我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需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谦,亨,君子有终”。在这里,“谦”是指谦虚,“亨”是指亨通,“终”是好结果的意思。说明只要谦,就能亨通获得好的结果。《周易》分别从天道、地道、神道、人道来说明“谦”的道理:“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易·谦·彖》)

翻开历史长卷,商汤、周文王、唐太宗等名君谦卑谨慎、礼贤下士,或取得天下,或赢来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商纣王、隋炀帝等人因骄横专断,暴虐臣民,致使强盛的王朝毁于一旦。

在漫漫人生路上,有多少人因谦虚谨慎、自强不息而终成大业;又有多少人因目空一切、骄傲自满而断送前程,这是《周易》给予我们的重要警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