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道德经精解第三十四章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道德经原文: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翻译: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道遍布宇宙整个虚空法界,存在于一切万象万有之中,道也是无所不至无所不归的自由自然的存在,无任何之约束。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一切万物依道而生,自由生长自然发展,道不加以干涉干预不加以制约限制,生发孕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滋养万物生长不主宰控制,我们无法感知道的存在,认为道好像是微弱轻微的,是渺小的。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依道而生的万物,皆依道而行,遵从于道,亦归附于道,受于道的主宰,但是道不自以为其为万物之主,其为万物之宗,道之超越于一切万物,我们可以感知到道的这种超凡超越于一切宇宙时空之无限无极之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正是由于道为万物之主之宗,但道却不自己以万物之主之宗自居去存在,这种超越于一切宇宙万物万象整个宇宙法界时空的道,才是道之所大的表现,也就成就了道的无可所及的无限之大。

解析:

古今中外所有解析翻译,每逢道必跑调。缘何?读不透道德经就观止不了老子之道,更谈不上认识论述实实在在存在的“道”了。

本章核心老子论述道之德,道以其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是本章老子论述最终的核心观点。

学道习道之圣人,效法于道之德,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以圣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而这些圣人之玄德,也就是圣人效法于道,能够遵道而行依道而为,也就是说从根本上讲,识道悟道之圣人所效法的是道之德。

这里我还是要引申一下把道理说明白为好,前面的解析文章我也已经谈过道和德的二者一体两面的辩证之关系,老子谈天谈地谈鬼神,谈人之德谈万物之德,当然包括了道之德,而且其论证的基础依据及其论证的核心归止也是道之德。无道则无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抛去人为的价值倾向之仁德观念,德究其实质而言指的就是万物之自性,即有道则必有道之德,此二者从来就不相分离。

道之德是什么呢?是道的自性,是道的内涵,只有认识道才可以认识道之德。万物万象一切之种种万有皆由道生,由道养,依道成,从于道,归于道,这就是道。道之盛德玄德如此之大,大到了甚至于我们认为道的作用是一切的自然应然,大到了我们觉得他是无在之在,大到了我们无法感知其存在,甚至于认为其是微弱渺小的抑或是不存在的。

但道是一种超越的存在,一切皆由道而自然天成,道却功成而不自居,是万物之主而不自以为万物之主,也不自为万物之主,这就是道之所以为道的根因,是道之无以超越的道之玄德。

启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谓当下现实社会之写照。俗人昭昭俗人察察,玄德深矣远矣天下人希及之。通过学习道德经而能够认识观止到道的玄德就已经鲜有人了,能够有对如此玄德的认识境界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而去践行道之玄德,做到本章老子所谈的如此真道德,也许就可以超凡脱俗成为圣贤,也许甚至是可以成神成仙而长生久视万寿无疆。

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识无边界,学习无止境。凡俗平常之人,都是生而无知者生而未知者,其整个生命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修行的历程,都在修行的道上,都在走向道之玄德的这个大道上,只是不同之人处在不同高度的点位上而已。所处的这个点越高,则其人生的高度和格局就越高越大,取得的成就功德就越大越多,就越接近于内圣而外王的圣人之玄德,越是接近于圣贤之境界。同样,这就是学习修行的意义,这也就是所有人之最高之生命的价值所在和人生的意义所在。每天坚持学习精进,每天坚持践行修为,就是积极向上乐观进步的无悔人生。

述(最多18字

版权所有翻录必究

引用的朋友们请手下留德

保持原创或者载明作者及出处

弘扬传统文化分享功德无量

愿大道广传欢迎转发分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