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部使人惊才绝艳的皇皇巨作《天道》一经播出,便引来了人们的思考和热议。在这部由经典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来的电视剧里,男主人公丁元英,那种天马行空的思考方式,和对世事、人性洞若观火的天道思维,一时间就引起了一股‘天道’风潮。
即便是到了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电视剧,也依然拥有着为数众多的拥趸。
而在这一部电视剧中,第四维视角个人比较喜欢的片段,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之外,则还包括了芮小丹与王明阳交锋的那一段——
因为这一段,在我看来,它除了有我们在‘天道’思维里对于文化和人性的探讨以外,还另外有着一些实用的知识。
那么,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我对这一段片段的解读吧:
第一回合:讲强盗逻辑
主动从‘将强盗逻辑’入手,获得与王明阳对话的资格与立场。
并借此点出其精神上的软肋,为后面在王明阳最擅长的领域去击倒他,使他心
悦诚服打下伏笔。
1.主动从‘讲强盗逻辑’入手,用精神净土引诱,用看似真挚赞美拉近与王明阳的心理距离,从而获得与王明阳对话的资格与立场
2.深刻剖析强盗逻辑,立刻将王明阳才升起的自我认同否定,让他因刻意偏执的价值观自然回归到社会主流价值观,初步掌握谈话节奏,并使王明阳开始在学识上,对芮小丹产生认同心里
第二回合:要进“窄门”
从对基督教认知的差异出发,聊神性和人性的关系,聊到一个人的最高人格是要进窄门——即,不应跟着求、得的因果走,而是要回到自身,审判自身,主宰自身,做自己的神明。
1.以对基督教和《圣经》认知的偏差,进一步获得在对话中,在学识上对王明阳居高临下的地位。继续以认知否定的方式,否认王明阳自身价值观,使其缓解、放弃社会主流价值和法律的抵触情绪
2.通过告知王明阳人性对神性有所期盼是无理的,从而暗示他,对主流社会价值观和法律审判抱有侥幸,也是无理的
3.用‘窄门’概念,来顺着王明阳的思路,告诉王明阳人的最高人格,是回到自己、看见自己、直面和主宰自己,并给予自己在正确的道德价值评判下的应有对待,从而最后一步瓦解了王明阳的最后一分偏执和侥幸,开始认罪
第三回合:给自己划‘句号’
乘胜追击,利用前面两个回合论道中,在王明阳心理取得的居高临下地位,再次击毁王明阳的心理立足点,使谈话节奏和方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让王明阳放弃掉最后的一丝抵抗和侥幸心理,达到审理目的。
1.王明阳开始认罪,芮小丹再次重申主流道德和法律标准,告知王明阳他按自己的价值观给给自己的审判太轻,需要重新照主流道德标准和法律,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2.王明阳放弃在学识上的辩论,转而把完全承担当成一个心理问题;芮小丹则再次用矫正概念地方式,对王明阳‘江湖义气’的心理釜底抽薪,再次把他们之间的谈话,扳回到对于灵魂、对于人性高度的讨论里来,让王明阳在心理和精神上,失去对抗的立场和空间
3.重新用灵魂净土、用人格上的‘解脱’开开导王明阳,利用他的在精神上的骄傲,利用他在学识高度上的自矜,告诉他哪怕只有一分钟,也应该要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人格得到尊重,应该要摒弃掉那些已经与自己无关的精神标准(即江湖义气,并且还就此事的被认同与否,疏离了王明阳与其同伙的关系),主动给自己一个句号。
到这里,这一个经典的片段其实就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在这短短的10多分钟的审讯片段中,芮小丹在丁元英的帮助下,与王明阳探讨了人生哲学、宗教、神学、神性以及人性等等……而这些探讨的内容,则也正是使得芮小丹彻底的震慑和征服了王明阳,顺利地完结了案件,完成了他们自身的职业使命。
这一段,在我看来,正是全剧的精华所在之一。因为也正是这一段,引发了芮小丹的深度思考,开始与丁元英设计起了未来。虽然后来这种未来未曾达成,故事以悲剧结尾;但是,它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因知识和智慧的累积,可以达到的美好人生的可能不是吗?
《天道》这部极其优秀的电视剧改变自己作家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作家豆豆原名李雪,仅高中文化,却在好友李红英的影响下与帮助下写出了《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等三部神作,其人为人低调,从未在电视上抛头露面,采访信息也很少,作者对自己的隐私保护得很好,像极了隐居在古城的丁元英。
或许只有这种能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静得下心的人,才写的出这样的绝世好书。
豆豆的作品,商战是表,对世界的探索,对人性的研究才是其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看她的书,被震撼的缘故。豆豆绝对不是传道解惑之人,而是那种带着你“开天眼”的人。
如果你喜欢《天道》,喜欢豆豆的思想,不妨买一套豆豆三部曲回去阅读,里面饱含《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从“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到“见路不走”,豆豆的作品不会让你失望。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上方商品卡即可购买,值得你一生精读。